核心看点
○为慈善目的,在公共场所设置废旧衣物募捐箱,属于公开募捐活动。根据慈善法的规定,只有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能开展公开募捐活动。
○取得募捐资格后的慈善组织,开展废旧衣物公开募捐,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制定募捐方案,并进行备案。
○修改后的慈善法对备受争议的“公开募捐”作出了明确规制,没有资质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但应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合作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自行开展公开募捐。
○居民小区并非公共场所,在小区内设置回收箱,涉嫌改变业主共有部分的使用功能,根据民法典及《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应由业主共同决定是否可以实施该行为。
夏末秋初,各类新款秋装已悄然上市,记者在某带货主播的直播间看到,一件长袖格子衬衫,几分钟内便成交上百单。衣物上新快、交易快、更迭快,不少人陷入“一边买衣服、一边扔衣服”的窘境。2023年8月22日《经济日报》报道称,预计到2030年,我国每年丢弃的旧衣数量将上升到5000万吨,平均每人每年将淘汰16件废旧衣服。
那废旧衣服都去了哪里?在“环境友好”“循环经济”等理念的倡导下,旧衣回收箱等实现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设备陆续出现在大众身边。
但一些使用小区内旧衣公益回收箱捐赠衣物的居民发现,这些回收箱似乎并不规范——标识不清、主体资质及捐赠流程不明、陈旧脏乱无人管护等。
记者近日现场走访了多个小区,并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一探回收箱背后的“是与非”。
问题
有的回收箱竟是“三无”产品
“弃之可惜,闲着占地,不如捐了还有份心意!”8月中旬,山东某小区居民王阿姨与记者交谈时表示,自己经常参与旧衣公益捐助,小区里的回收箱给予了很大的便利。但当记者问及其是否关注过回收箱投放主体资质及衣物去向时,王阿姨有些迟疑,“这个应该怎么关注?这些回收箱还能不靠谱吗?”
该旧衣回收箱存在缺乏募捐方案、衣物去向信息等标识不规范的问题。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检察院检察官林龙对此问题关注了很久。他介绍,当地很多旧衣公益回收箱箱体上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识别投放主体;回收箱设置不合理,影响了居民正常通行等。
林龙曾对辖区内10余个居民小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后发现,许多旧衣回收箱个头不小且随意放置、未标识设置主体、联系方式或标识不清,旧衣回收存在不规范问题。
那么,标识了投放主体信息的“爱心箱”,就能放心投递使用吗?
“2022年3月,民政部在《关于禁止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以慈善名义开展废旧衣物回收的提示》中明确指出,为慈善目的,在公共场所设置废旧衣物募捐箱,属于公开募捐活动。根据慈善法的规定,只有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能开展公开募捐活动。”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廖怀学告诉记者,现行有效的慈善法规定,依法登记满二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今年9月5日最新修改的慈善法施行后,慈善组织可申请公开募捐资格的时间由二年调整为自依法登记起满一年。”
“取得募捐资格后的慈善组织,开展废旧衣物公开募捐,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制定募捐方案,并进行备案。回收箱作为募捐活动载体,在显著位置上应当标识清楚组织名称、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备案的募捐方案、联系方式等。”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钳磊进一步补充道。同时,记者在浙江省民政厅关于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温26号建议的答复中看到,2022年4月,民政部就已下发通知明确将不再同意新的废旧衣物公开募捐方案申请或者项目延期申请。
据林龙介绍,经向民政部门咨询,并在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上进一步查询后发现,“爱心箱”上标识的部分主体没有公开募捐资格,有的虽有募捐资格,但未进行备案,或备案的项目中并不包含旧衣回收。“比较特殊的是,我们调查发现,部分摆放旧衣公益回收箱的主体自身并没有相应资质,只是作为某些慈善组织的运输合作方,但在设立箱体时用了自己的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慈善研究中心主任赵延会表示,修改后的慈善法对备受争议的“公开募捐”作出了明确规制,没有资质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但应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合作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自行开展公开募捐。“上述情形中,合作方只是通过与慈善组织签署协议,为其提供运输或者回收服务,按照即将生效的最新的慈善法来看,其不具有以自己名义设立旧衣公益回收箱的资格。”
风险
不规范带来诸多隐患
“没有资质,谁来保证去向?”
“捐赠的衣物是不是都安全?没人管理,也不消毒,万一有‘黑心’的贩子把衣服偷拿去贩卖,流入市场怎么办?”
“物业从来没和我们说一声,也不知道啥时候放上的回收箱,没什么人用,还妨碍通行。”
…………
留意到回收箱不规范问题的居民,表示了担忧,并对回收箱如何进入小区产生了疑问。
“回收箱可能是街道或者城管部门投放的,也有的是外包给第三方所投放的。但居民小区并非公共场所,在小区内设置回收箱,涉嫌改变业主共有部分的使用功能,根据民法典及《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应由业主共同决定是否可以实施该行为。”钳磊表示,小区物业只是根据合同为业主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主体,其同意不代表能在小区投放回收箱,应征得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的同意。
旧衣回收箱进入小区有“限制”,该如何防止问题回收箱进入小区?已投放设立的回收箱又该由谁管护、清理?
记者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以“旧衣”“回收箱”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各地群众对于旧衣回收箱资质、投放位置等有诸多意见和不满。其中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一名网友就留言反映,小区内一个旧衣回收箱垃圾成堆,夏天时散发异味,严重影响居住环境。有关部门反馈时表示,由于无法联系到负责人,为了彻底解决相关卫生问题,社区直接将旧衣回收箱进行了封存处理。
其他地方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比如,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有群众反映,部分印有“捐赠”“慈善”的旧衣回收箱不仅未标注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备案的募捐方案等,且相关主体也没有相应的公开募捐资格,所收旧衣物去向不明,整个过程缺乏监管。
据八公山区检察院干警石毅了解,有关部门对全区旧衣回收箱的投放运行现状进行全面排查,并协调社区和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及时清理已发现的问题回收箱;为构建长效管理机制,还要求小区物业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对进入小区的旧衣回收箱进行严格把关。
一小区内投放的有偿回收式“智能回收箱”。
围绕旧衣回收箱的管护主体,廖怀学说,“有偿和无偿设置回收箱对日常管护主体的要求是有区别的。无偿设置旧衣回收箱的主体通常为慈善组织,应由其对回收箱进行管理,并对相关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而有偿设置旧衣回收箱的为商业经营主体,其对回收箱负有管护职责。购买相关回收服务的政府部门,在投放回收箱时,同样具有监管职责,有义务确保回收箱来源可靠、回收规范。”
出路
依法规范促进良性发展
今年5月21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聚焦直播间“尾货孤品”乱象作出报道,指出这种把二手旧衣当作“尾货孤品”来卖的行为,反映了二手旧衣循环利用不规范的问题。
“有一部分人可能并不在意衣服是否被用于公益,投入回收箱只是想将废旧衣物进行处理。然而一旦旧衣来源不清、混乱,又不经规范分类和消毒处理再次流入市场,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吴汉光向记者介绍了衣物回收的基本流程,首先是通过线上平台委托物流企业上门邮寄回收、线下回收箱等途径建立回收渠道,收集旧衣;然后通过人工和机器对旧衣就材质、完整性等进行分类、清洗、消毒和整理;最后进入再利用阶段,或流入市场、对外出口,或经特定的工艺手段生产出新型纺织品或者工艺品,部分无法利用的则会无害化处理,进行焚烧和填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二手服装规范流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社会各方主体的参与。”
廖怀学也指出,“近几年有关部门陆续发布了几项有关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国家标准,如《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技术规范》,但整体上看尚未形成标准体系。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衣物回收的目标、标准和要求,为衣物回收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结合修改后即将生效实施的慈善法,赵延会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民政、市场监督、税务、城管等部门的统筹协调,对衣物回收工作参与主体进行统一的业务指导和帮助、管理经验培训等。同时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动回收工作开展,如简化优化公开募捐资质查询方式、根据实际投放智能回收设备,实现可回收物回收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为市民提供更加细致、便捷、多样化的回收服务。
“各部门也要注重加强市民公益理念和环保观念,鼓励群众积极提供不规范回收箱线索,鼓励、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形成合力推动衣物回收绿色环保行动有序开展。”钳磊说。(作者:张雪莹)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