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视频时,一个四五岁、扎着冲天小辫的小姑娘吸引了我。她站在客厅中央,对着沙发上的爷爷奶奶仰着小脸,小腰板挺得笔直,像棵迎着风的小树苗。忽然,她脆生生地喊了一声,尾音带着点奶气的上扬:“同学们,上课啦!”小手还在胸前比了个“安静”的手势,“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关于一只贪心的小老鼠。”
“从前啊,有只小老鼠,偷偷摸摸溜进农夫家,想偷点米吃。”她踮着脚尖,小手在身前一划,像在模仿老鼠蹑手蹑脚的样子,“结果‘扑通’一声,掉进一个大缸里去啦!”她猛地把手往下一沉,眼睛瞪得溜圆,仿佛亲眼看见那只老鼠摔下去的瞬间。
“刚开始呀,它吓坏了,爪子扒着缸壁直哆嗦,小眼睛里全是慌。”她皱着小眉头,声音也跟着发紧,“可抬头一看——哇!满满一缸白花花的大米,堆得像座小山!它立马不哆嗦了,反倒乐坏了,连胡子都翘了起来!”
“饿了,就敞开肚皮猛吃,米粒粘得鼻子尖、胡子上都是,也顾不上擦;吃饱了,就蜷在软软的米堆上打盹,太阳晒得暖洋洋的,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啥也不用愁。”她拖长了调子,小手在肚子上摸了摸,又往沙发上一靠,模仿着老鼠偷懒的样子,逗得爷爷奶奶直笑。
“可它呀,光顾着舒服了,一点儿没发现——缸里的米,一天比一天少,就像我们吃蛋糕,一口一口,慢慢就见底了。”她伸出手指,一下下点着空气,“它离缸口也越来越远,刚开始一蹦就能看到外面的光,后来呀,得使劲踮着脚,脖子伸得老长,才能勉强瞅见缸沿儿。”
“直到有一天早上,它醒过来,想找米吃,爪子在缸底摸来摸去——光溜溜的,一粒米都没啦!”她的声音突然沉了下去,带着点着急,小拳头攥得紧紧的,“这时候它才慌了神,在缸里转来转去,急得吱吱叫。它使劲往上跳,一下、两下、三下……可缸口高得很,怎么也够不着了。当初它一抬腿就能迈出去的地方,现在成了再也够不到的顶。”
“最后啊,”她轻轻叹了口气,小脸上满是惋惜,“那只在舒服日子里忘了回家路的小老鼠,就困在空缸里,再也没出来过。”
故事刚落,奶奶笑着拍了拍手,故意扬高了声音逗她:“我们小老师讲得真好!不过奶奶得问问你,你看我这条裙子,一千多块呢,你能买得起不?”
她凑过去,用小手轻轻摸了摸裙子的料子,然后仰起脸,眼神里带着一股孩子气的认真:“买不起。”顿了顿,她又使劲摇了摇头补充道,“而且我也不想买,更不想跟人攀比。爸爸妈妈赚钱多么不容易啊,每天早出晚归的,钱是用来解决困难的,不是拿来撑面子、满足虚荣心的。”
“可有人说,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呀。”奶奶故意挑了挑眉,继续逗她。
“这不对呀!”她皱着小眉头,语气里带着点小大人似的较真,小脑袋还跟着轻轻一点,“有钱挣的时候,当然得使劲挣,像小蜜蜂采蜜一样;可要是没那么多钱挣了,不就得省着花吗?挣不到大钱,就学会省小钱,这才是过日子的道理呀。”
“那别人说你抠门,不丢人吗?”奶奶眯着眼睛笑,追问了一句。
“才不丢人呢!”她猛地把小胸脯挺得高高的,眼睛睁得溜圆,声音亮堂得像挂在檐角的风铃,“小孩子抠门省钱不丢人,没钱硬装有钱才丢人呢!奶奶你不是教过我吗?‘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有钱的时候别忘了没钱的日子,真到了难的时候,能帮你的人没几个。现在跟别人比吃穿、比有钱,那些钱又不是自己挣的,就算比赢了,也算不得本事呀。”
说完,她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着爷爷奶奶深深鞠了个不标准的躬:“今天的故事讲完了,下课。”
看完小姑娘的视频故事,我却忽然从这稚气的讲述里,品出了沉甸甸的味道。忽然就想起了身边的一些人。他们不也像这只小老鼠吗?明明脚边就有能跨出去的“缸口”,却总盯着眼前的“米”不肯挪步。有的仗着父母能帮衬,工作混日子,日子得过且过,总觉得“反正饿不着”;有的守着一份安稳差事,不肯学新东西,怕累怕折腾,看着别人进步也只说“平淡是福”。
他们大概也和这只小老鼠一样,没意识到缸里的米正一天天少下去。等某天惊醒,才发现当初轻易能迈出去的地方,早已成了够不着的坎。那份忘了“米会吃完”的懈怠,那份把“暂时安稳”当“永久依靠”的心思,不正是困住自己的缸吗?
小姑娘说得对:“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可更重要的是,别做那只困在缸里的小老鼠——得记得,脚下的米再满,也得留着跳出去的力气;眼前的日子再顺,也得攒着应对风浪的本事。
幸福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便是小故事“藏着”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