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话说:听人劝,吃饱饭。下面这个故事绝对有代表意义,很多人都上过类似“贪小便宜吃大亏”的当。
老张攥着法院传票的手直冒冷汗,儿子开车蹭了人,对方张口就要二十万赔偿,还把他家唯一的老房子给告了保全。邻居说 “找律师得花好几万”,这话像块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 —— 他这辈子最见不得 “花钱”,菜市场多要一毛钱都得跟摊主掰扯半天,更别说掏大价钱请律师了。
社区门口的电线杆上,一张红底黑字的小广告让他眼睛亮了:“专业处理纠纷,胜诉再收费,关系硬、花钱少,帮您省下冤枉钱!” 下面留着 “王律师” 的电话,老张拨通时手还在抖。
“王律师” 的声音像裹了蜜,在电话里拍着胸脯保证:“张叔您放心,这种案子我见多了!对方就是想讹钱,我认识法院的人,到时候帮您说说情,最多赔个三万两万,房子绝对保得住!您先交五千块‘活动费’,我去打点关系,剩下的事儿您就等着好消息!”
五千块换房子平安,这买卖划算!老张第二天就揣着攒了半年的退休金,在一个昏暗的小茶馆里见了 “王律师”。对方穿件皱巴巴的西装,却把 “包赢”“没问题” 挂在嘴边,每句话都说到老张心坎里。老张越听越高兴,当场就把钱塞了过去,连收据都忘了要 —— 反正 “王律师” 都打包票了,还要那玩意儿干啥?
没过两天,小区物业的李姐听说了这事,赶紧拉着老张说:“我表妹是正儿八经的律师,在大律所上班,要不你找她问问?别让人骗了!” 老张起初不愿意,可架不住李姐劝,还是带着材料去了律所。
接待他的刘律师穿得干练,翻材料时眉头越皱越紧:“张叔,对方的伤情鉴定和修车发票都齐全,您儿子全责,按法律规定,二十万的赔偿诉求是合理的。房子被保全了,要是不积极应诉,最后可能真会被强制执行。”
老张心里一沉,忙问:“那…… 那不能少赔点吗?我找的‘王律师’说最多赔两三万,还能保住房子。”
刘律师叹了口气:“您说的‘王律师’有律师执业证吗?他说的‘认识人’‘活动费’都是违法的,哪有律师敢这么干?您这五千块大概率是打水漂了。现在最好的办法是跟对方协商分期赔偿,我帮您起草和解协议,争取把数额压到十五万,再申请解除房子的保全,律师费只要八千块,后续还有保障。”
“八千块?” 老张的声音陡然拔高,“还只能压到十五万?‘王律师’才要五千,还说能赔两三万!你这不是坑我吗?” 他觉得刘律师就是想多收钱,故意把事情说得这么严重,那些 “违法”“强制执行” 的话,听着就刺耳。
刘律师还想再劝,老张已经拎着材料站了起来:“算了算了,我看你也没多大本事,还是找‘王律师’靠谱!” 他摔门而出,心里还嘀咕:“难怪人家说大律所黑,就会吓唬人要高价,还是‘王律师’实在,净说好听的,还省钱。”
接下来的半个月,老张天天给 “王律师” 打电话,可对方要么不接,要么说 “正在跟法官沟通”“再等等”。直到开庭前一天,“王律师” 的电话彻底打不通了,小茶馆也换了主人,老张这才慌了神 —— 他跑去派出所报案,民警说这是典型的假律师诈骗,那五千块大概率追不回来了。
开庭那天,老张没律师,站在法庭上手足无措。对方律师拿出一堆证据,法官问他有没有异议,他只会说 “我不懂”“我找的律师没来”。最后法院判了,老张要赔偿对方十九万,限一个月内付清,不然就拍卖老房子。
走出法院时,老张看着灰蒙蒙的天,腿一软差点栽倒。他想起刘律师当初的话,想起自己嫌八千块贵、嫌人家说的话不好听,想起 “王律师” 那些顺耳的承诺,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菜市场里省的一毛钱、一捆菜,这辈子抠抠搜搜攒的钱,到头来却因为贪便宜、爱听好话,把唯一的房子都要赔进去了。
后来李姐再见到老张,他总是坐在小区长椅上发呆,嘴里反复念叨着:“早知道听刘律师的话就好了…… 早知道……” 可世上哪有那么多 “早知道”?那些顺耳的谎言像糖,吃着甜,咽下去才知道有多苦;那些逆耳的真话像药,喝着难,却偏偏能救急。可惜,老张明白得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