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汉字、汉语、汉江...
汉江,这条流淌千年的母亲河,承载着荆楚儿女的集体记忆。如今,沿江城市正以创新思维激活生态资源,通过流域综合治理重塑绿色发展格局。
汉江,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犹如一条绿色的丝带,串联起了陕西、河南、湖北等省的诸多城市,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样的自然资源。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汉江沿岸城市正积极携手合作,共同绘制着一幅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壮丽画卷。《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为沿岸城市的合作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和指引。规划区域涵盖的汉中、安康、商洛、十堰、南阳、襄阳等城市,纷纷以此为契机,加快了合作的步伐。在生态环境领域,沿岸城市积极开展联防联治。一方面,联合开展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行动,加强对流域工业污染的治理,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联建覆盖汉江沿线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信息化平台,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对污染的实时监测和管控,让汉江的水质得到更好的保障。此外,以山区为重点,开展矿区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守护好汉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屏障。比如,在汉江上游的安康、商洛等地,加强了对矿区的生态修复,减少了因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城市合作发展的基础。汉江沿线城市充分利用汉江的岸线资源和航线优势,加快内河航运建设。安康-十堰-襄阳的汉江航道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水运通道日益畅通,使得汉江这条“黄金水道”的价值逐渐得到重铸。同时,提升铁路网络密度、优化公路路网结构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安康与襄阳积极联合申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以提升区域的物流运输能力。而通用航空基地的建设,则补齐了航空运输的短板,让汉江流域的交通网络更加立体和完善。 产业合作是汉江沿岸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农业方面,以国家产粮大市为重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围绕棉花、油料等优势产业,建设起了众多农林渔特色生产基地。利用农产品和劳动力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农产品实现了从田间到工厂的增值。在文旅产业上,2023年5月,汉江流域3省13市共同举办了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论坛,签订了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各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交流合作,整合优势文旅资源,共同推出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打造“汉江流域”知名文旅品牌。比如,襄阳的古城文化、安康的汉水文化、南阳的楚汉文化等,正通过合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在资源整合方面,汉江沿岸城市也在不断探索和推进。在自然资源整合上,坚持整体开发理念,对土地资源等进行科学规划和联动开发。要素资源整合上,加强人才交流与技术交流,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智力与技术支持。同时,通过加快建立开放、规范、竞争的市场,各类生产要素和产品在城市间的流通更加自由,市场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 展望未来,汉江沿岸城市的发展合作前景广阔。随着各项合作项目的深入推进和落实,汉江生态经济带将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沿岸城市将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共同书写汉江流域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汉江这条古老的河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原文来源:今日瞭望 www.jrlw.net